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脂肪肝 > 脂肪肝治疗 >
酒精性脂肪肝与普通脂肪肝的区别是什么?肝病医生高子敏深度解读
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,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。但许多人不清楚的是,根据病因不同,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。这两种类型在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。为此,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进行专业解析。
一、致病因素的本质区别
高子敏医生指出,酒精性脂肪肝(AFLD)的核心诱因是长期大量饮酒。当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(约相当于高度白酒100ml),女性减半时,肝脏就会因代谢负担过重而出现脂肪沉积。其病理过程直接由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主导,表现为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。而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则与遗传易感性、胰岛素抵抗、肥胖等因素相关,属于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。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腹型肥胖、血糖异常或血脂紊乱等特征。
二、组织学改变的差异特征
通过肝穿刺活检观察发现,两种类型的微观结构呈现不同特点。酒精性脂肪肝的肝细胞内常可见到巨大的脂滴空泡,伴随明显的气球样变和Mallory小体形成;门管区炎症反应较重,早期即可出现窦周纤维化。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微泡性脂肪变性为主,肝小叶中央区受累更明显,常合并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的轻度纤维增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约30%的重度饮酒者会进展为酒精性肝炎,此时除了脂肪堆积外,还会出现肝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。
三、临床症状的独特表现
虽然两者都可能表现为乏力、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,但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更容易出现特征性的体征。由于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,这类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、食欲减退;严重者可因维生素缺乏导致周围神经病变,表现为手脚麻木、步态不稳。实验室检查方面,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γ-谷氨酰转移酶(GGT)水平通常显著升高,这是区别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指标。此外,戒断期间可能出现震颤谵妄等急性反应。
四、治疗原则的根本不同
针对病因干预是关键所在。对于酒精性脂肪肝,首要措施就是严格戒酒——包括所有含酒精饮料。研究表明,完全戒酒后6个月内,近50%患者的肝功能可恢复正常。营养支持应以高蛋白、低脂饮食为主,补充B族维生素纠正营养不良状态。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代谢紊乱,通过减重(目标为体重下降5%-10%)、控制血糖血脂来逆转病情。运动疗法尤其重要,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含量。
高子敏医生强调:“准确区分两种类型的脂肪肝至关重要。”她建议疑似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详细询问饮酒史、检测血清GGT水平以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。只有明确病因,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脂肪肝,早期干预都能显著改善预后,避免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关注肝脏健康,远离脂肪堆积带来的隐患!